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於无佛处称尊也。
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
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
词风现存三百四十多《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
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毫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
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生命重於音乐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帖》、 《江上帖》、《李白仙诗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 《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言权的莫过於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
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另,今传《苏沉良方》是在沉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