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东买西卖,将东南沿海地区的特产卖到西边内陆地区。要知道海边的海带根本就不值钱,可却是能做成美味。如果有了商贾,就可以将海带卖到西边,让那里的人也尝尝海带的滋味。”
“这样一来,海边的百姓卖出了海带,得到了实惠,商人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实惠,而西边的百姓吃到了海带,还是得到了实惠。”
“这就是一举数得啊!”
楚元说的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就算是有人想要找他的麻烦都很难找得到。
那些文官和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们虽然也很想驳斥的他哑口无言,可奈何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把圣贤书给读的已经刻入了骨子之中,开口就是三皇五帝,闭口就是子曰书云。
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大道理,用来做学问还差不多,可如果想在朝堂之上,把人给驳斥倒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又不是开经莛在辩论圣人之言,谁有空听你之乎者也啊?
一个老儒生开口了:“子曰……”
楚元不等他说完,就立刻说道:“子曰:你不要老用我的话。”
“哈哈哈!”
他这话让那些武将们哄堂大笑,把老儒生给气得差点当场晕倒:“你你你……孺子不可教也!”
就是长孙无忌也忍俊不禁,只不过他现在是文官之首,笑出来实在是不好,只得强忍着笑意道:“泾州县伯,不可对圣人无礼。”
这位不仅是县官,而且还是现管,楚元对于这样的人一向是很尊重的:“是,中书令大人,小子无状,还请见谅。”
说完他又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臣并非不尊重圣人,只是觉得圣人之言都是数百上千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变化,再用数百上千年前人所说的话,不知道是否还适应现在的事。”
郑礼总算找到了开炮的借口:“黄口小儿简直无礼,圣人之言放之四海而皆准,绝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你这就是在怀疑先贤,其心可诛!”
“陛下,泾州县伯对先贤实在无礼,请您责罚。”
不仅其心可诛,最好连楚元的身体都一块给诛了,只有这样才能一解文官们的心头之气。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俺也一样!”
“可圣人也说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话啊。”楚元叹了口气,摊开双手无奈地说道,“圣人都知道,哪怕对不同的学生都要根据其情况而教导,怎么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数千万人,还不肯变通。”
“我倒是想问问诸位了,你们这是在故意曲解先贤的话吗?还是说,先贤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主要看对你们是否有利?”
楚元这话问的实在是诛心,包括郑礼在内的诸多文官们尽皆色变,尤其是以出身门阀世家的官员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