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成交(2 / 2)

比如这几年很热门的青蒿素。

一个青蒿素的课题可能要分成七八个组,一组研究一个点,

比如第一组负责新型青蒿素的对比实验,在基础双氢青蒿素分子结构基础上尝试研究新的青蒿素分子的功效,负责人是谁谁谁。

第二组负责对对于小组发现的新型青蒿素复合物进行比类……以及模拟生化反应,小组名单又是谁谁谁。

于主任想看看芽芽的阶段性计划,给自己的爱徒找到合适的,能展现才能的位置。

章发表分为一作和n作,一作意味着你负责实验的主体设计,完成与论文写作,一般是独立课题;对于n作,只要参与了部分实验就可以,还是很好蹭的。

芽芽轻咳了一声,“首先在时间上,我打算放假前就把基本构思和框架给整合出来,组建好实验室体系,年后就开始招募志愿者。”

于主任听得目瞪口呆,组建实验室是这么随意的吗?

还有半个月不到就放假了啊,而且还是在刚开始接收课题成员的初始阶段,对待实验体系是如此随意。

实验室体系可以说贯穿整个实验的过程,既是实验进度得以顺利开展,顺利结束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按照他个人经验来估算,至少要一个月才能正式开放实验室,你半个月是什么鬼?!

于主任的个人修养导致他说不出要退出的话来。

回到医学中心,看到两个爱徒那闪闪发亮的眼神,愧疚感涌上心头。

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哪怕取得任何成就,在下一次挑战都得当成第一回来对待。

偏偏这回就栽了啊。

他的学生脚踏实地的站着,可是课题负责人在天上飘啊!

打从知道芽芽的课题发表到了国际期刊,成功升级成公家扶持项目课题以后,于主任就有跟两个学生透露过一点点消息。

巧的是两个学生这会就是来咨询是不是可以开始写申请书发给课题负责人,也就是那位聂医生。

于主任略带愧疚的表示已经打了招呼,但对方时间比较赶,打算放假前就把管理体系弄好,年后就正式开始运营了。

两个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其中一个说:“急着干其实我们不用放假,过年的时候也可

以干的。”

而且他们干研究的其实都有约定俗称的规矩,说好了放假到元宵后,但好多研究员初三,初四就已经按奈不住来研究所上班了。

两位学生听说半个月就能开始进实验室,频频点头表示赞赏。

于主任更加心塞了,本来就耷拉的的眼角瞧着更没精神气了。

这天,于主任飘飘忽忽的回了家,他那已经退休,但还物理书不离手的老父亲摘下了老花镜。

看着面带憔悴,不知是事业上的打击还是人情往来的折磨的儿子。

老父亲觉得很有必要跟人到中年的儿子谈谈心。

脚踏实地一直都是物理老教授的座右铭。

要知道他们父,老子说儿子是缝缝补补的,儿子说老子是教书的,特别的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