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整个变法可说是不得其人而施,逐渐出现动机与效果背离、条文与执行偏差的现象,变法派这边的人大敛其财,保守派那边的人绝不干涉甚至有点放任自流和纵容的意思。
例如青苗法本是官府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向农民贷款,待秋收之时再让农民向官府还款,用官府贷款代替私人高利贷,以免农民无法还款要用土地抵账,变相促使土地兼并越演越烈,是遏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这一税收重要组成部分的良法。
但是在官吏执行期间,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层层分派、制订指标,不管农民是否需要借贷,都强行要求农民借贷,又私下调整贷款利率,不断增高,使得农民负担不起,最后还是要变卖土地抵账,而这些官吏又与乡间富豪勾结,这些变卖的土地还是流进地主富豪手上。
又如免役法,本是让农民专心耕种自家土地,可以不参加差役,改为向官府支付免役钱,让官府雇人承担差役,这样农民有更多的时间生产耕种,官府又有经济收入不致使得差役荒废,影响了一些国家建设。
这样也是两全其美之法,但是执行此法的官吏,肆意摊派,平民百姓但凡搞一点点营生如担水、理发、茶贩之类的小买卖,都要交纳免役钱,不然就不得经营,可谓民不聊生了。
而与变法派向抗争的保守派一方,却是人才济济,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都是这一派的,单是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这三个人,不但是当时声名赫赫,就算是后世也是被人称誉有加,苏轼更是被称为“坡仙”,是当时及后世一段长时间中,东方文化圈内一名领军人物,可算是与唐朝李白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