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就算吕雉掌权的时候,大肆迫害刘姓诸侯王,杀赵王刘如意(“人彘”戚夫人的儿子),欲用鸩酒毒杀齐王刘肥(还好刘肥机警装醉离席,没有喝下去,后来更是将自己的封地献出一郡给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做汤沐邑,这才换来吕雉的好意),后来更是杀死和改封了数个刘姓诸侯王,将自己已故的兄弟追封为王,还将自己的数个侄子都封为王,完全违反了当年刘邦杀白马与群臣盟誓的“非有功者不得候;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约定。
太尉周勃和右丞相陈平等群臣就算不满吕雉如此做法,但是畏惧吕雉的权势,只能敢怒而不敢言,默默等待机会,以拨乱反正,这也埋下了后来吕氏族人被灭族的祸端。
到了吕雉病逝后,陈平和周勃就秘密联系群臣,用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就是刘邦与群臣约定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群臣纷纷响应。
只是此时,长安城中所有军队还是掌控于吕氏族人手中,因为吕雉在死前做好了布置,让赵王吕禄统领北军、梁王吕产统领南军,吩咐他们两人定要留于军中坐镇,就算吕雉出殡,也不要来送葬。
群臣对此束手无策,最后还是陈平想出了计策,利用吕禄的好友郦寄,先是挟持郦寄的父亲周侯郦商,郦寄是名孝子,只得听从陈平的吩咐,将吕禄骗出北军大营。
吕禄一离开军营,太尉周勃就利用从典掌皇帝符节的襄平侯纪通处获得的兵符,顺利进入北军大营,号令全军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全军将士尽皆左袒,于是周勃就率领北军,联合群臣又控制了南军,然后就开始在长安城中搜捕并诛杀吕氏族人,史称“诸吕之乱”。
吕氏族人被诛杀殆尽后,陈平、周勃与群臣商议,以吕雉所立的两位皇帝刘恭、刘弘并非汉惠帝刘盈的血脉为由,废去刘弘的帝位(后来更被杀了),迎立了代王刘恒(汉文帝,因为当时群臣为怕吕雉的历史再现,首先考虑的就是迎立之人的母族,这也与后来的清朝康熙,由于出过水痘而被立为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吕氏一族,自此退出了汉朝的历史舞台,诸君看到这里,是否有后世唐朝时候武则天一手捧起武三思、武承嗣的子侄,使得武氏一族极尽荣宠,最后也被忠于李氏的群臣灭族的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