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汤玄策的人生(下)(1 / 2)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2831 字 2019-10-17

ntent

“殿下,报社的主要工作都是在晚上、凌晨时完成。现在才上午,所以显得冷清。不仅是工人们都没来,编辑来的也少。”

张昭微笑着给朱厚照介绍,招呼崔元、刘瑾几人一起到正厅中喝茶。

报社的职员送来清茶。

真理报社的组织架构分别是:总经理,编辑,技术工匠,印刷工人,职员,报童。

总经理便是王掌柜。他负责日常的运营,财务等事务。编辑就是张昭在国子监找来数十名监生,算是廉价的劳动力,技术工匠由宫中提供,人数在十人左右。

印刷熟练工分为两部分,宫中提供一部分,王掌柜在京中和北直隶中招募了一部分。

京师是明朝的心脏,这里的印刷作坊、书店数量不少。王掌柜出高价挖挖到不少人。

同时,新军营初级学堂调十六名二年级的学生过来,八男八女,深度参与印刷流程,学习技术,并准备在印刷厂中开办夜校,培养熟练的印刷工人和技术工匠。

初级学堂里的学生,都是之前由兵部调拨给新军营的士,圆脸,嘴角有纹,这令其人看起来颇为普通。

“学生见过伯爷!”汤玄策语调紧张的向张昭躬身行礼。

张昭坐在椅中,将脑海里对刘瑾刘公公的思考收起来。抬手示意道:“不必拘礼。我听王掌柜说你做事得力。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可愿意离开国子监,专职担任真理报的编辑?”

汤玄策讶然的抬头,看着张昭。心中震惊难言。他没想到张昭会直接招揽他。

为什么同来的数十名监生中,他最为卖力?

在明朝固有的观点中,读书人高人一等。监生虽然不被主流的读书人们看中,但也是读书人。他们来坐监读书,是准备当官的。谁肯将前途系于一家报社?

他卖力,是因为他在国子监中看不到出路。其他三个高年级学堂的监生们做事,那是因为他们快要毕业,要找实习的衙门,将来谋一个好出路。卖些力气,新秦伯帮着说一句话,实习单位不就解决?

汤玄策只犹豫了片刻,便再次躬身抱拳行礼,郑重的道:“学生愿意。”